-
献给老师:一道光的记忆
几番入梦,老师的深情目光。 如校园里那抹温暖斜阳, 已踏出母校, 时常想念驻留原地的他们, 他们的衣着发型,动作模样, 每每打趣,又从未遗忘。
查看详情10 2018.09 -
我们在成长
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成长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们从童年走来,在青春期过渡,比起小学生,他们显得成熟;比起高中生,他们依然稚嫩。很高兴看到他们在笔尖流露出的对成长的认识,在思乡中、在失去中、在奋斗中,他们渐渐长大,长成了他们心中的模样。
查看详情11 2017.09 -
与诗词相伴,品味百态人生,她的诗词品读竟有如此意境
熊雯萱同学喜爱看景,从儿时听父亲读诗,感受诗词韵味,到如今品诗词,体会怦然心动的感觉,古人表达情意的委婉,诗景交融的别致,在她的文章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查看详情12 2018.10 -
淇汤若酒,山峨锁愁……同学这篇《诗经》体诗作,我给满分!
王炜致同学模仿《诗经》体例创作诗歌作品《涉淇》,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诗经名篇《氓》,作品文思新颖,文采斐然,被发表于《中学生报》
查看详情22 2018.06 -
【学生时评】手机之我见
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两句名言:“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惊人地相似”;“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成为当下许多人生活的形象写照。对于手机,高中生们也有很多见解,将思考化为文字,洞见利害。
查看详情28 2017.12 -
深圳之秋
深圳有秋天吗? 南国的秋,远没有北方来得那么明显,长夏的余暑未褪几日,倏忽便已入冬;何况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烦躁,似乎使人失去了欣赏自然的眼光和心情。哲学家说: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只要仔细体会生活,观察花草树木、日月天气,就能感受四季如春的深圳在秋天的细微变化。我们不妨从作品中,去感受十一二岁少年的独特视角和心灵世界。
查看详情14 2017.12 -
诗意二实
桂子飘香,碧波荡漾。在新秋的宁静中,二实迎来了一群活泼快乐、充满朝气的少年,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畅想,借古体唱出新声,挥笔记录他们的青葱岁月——书画朦胧的东湖烟雨、轻风移动的竹影、倾听微翠夏草中的虫鸣、遥望初生的新月,描绘着自己的花季时光,讴歌自己的校园生活。他们或激昂、或粗犷、或婉转、或低唱:如新莺出谷,乳燕新啼,让人仿佛感到洒满金色晨光的校园的那氤氲,看到海上喷薄而出的那一轮朝阳:惊喜连连。
查看详情20 2017.11 -
【国庆献礼】我爱你,中国!
零零后生在祖国繁荣的和平年代,祖国千年文明积淀的厚重和近现代走向共和的艰难,离他们太远太远……十几岁的他们只能从祖辈父辈的言说、书籍资料的文字描述,影视作品的画面,风景名胜和革命老区的遗迹中,丰满对祖国历史和发展的想象。然而,爱国之情已随着祖辈父辈和师长的谆谆教诲,在他们血液里流淌了。我校碧波书院云章文学社的小小少年们,在共和国68周年华诞之际,写下自己对于“爱国”的理解和思考,把一颗赤子之心献给祖国母亲,亦勉励现在和未来的自己。
查看详情01 2017.10 -
我们在成长
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成长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们从童年走来,在青春期过渡,比起小学生,他们显得成熟;比起高中生,他们依然稚嫩。很高兴看到他们在笔尖流露出的对成长的认识,在思乡中、在失去中、在奋斗中,他们渐渐长大,长成了他们心中的模样。
查看详情15 2017.06 -
节日献礼:我的母亲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校初三年级语文组,指导学生修改平时习作,开展“重写亲读,献礼母亲” 活动——让学生重写“我的母亲”,作为母亲节献礼,向天下所有母亲致敬!希望这些从学生真诚的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能给一直默默付出的母亲们一份温暖。
查看详情14 2017.05 -
我们这一家人
在拿到《我们这家人》这个题目时,我脑海浮现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或哭、或笑,这些也许是最微不足道的,却能记载只属于我和爸爸妈妈,我们一家人的幸福与美好。不用华丽的辞藻,也无需雅致的修饰,唯有纯朴的笔触去勾勒出同一屋檐下一家人温暖的画面。
查看详情26 2017.04 -
梧桐书院“男神”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爆款男神满屏开。荧屏和网络上老干部、小鲜肉、霸道总裁、贴心暖男等男神爆款自不必多说,其实我们校园里、班级中也是“男神”遍地走。本期小编给大家推荐我校梧桐书院同学们描写“男神”,并在《特区教育(学生版)》发表的佳作,以飨读者。
查看详情18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