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书院“男神”多
日期:2017-04-18来源:高二13班 作者:黄子路、关卓婷、陈滋妮
忽如一夜春风来,爆款男神满屏开。荧屏上和网络上,老干部、小鲜肉、霸道总裁、贴心暖男……其实,不止有只可远观的那些男神爆款,我们校园里、班级中也是“男神”遍地走。他可能博学多才,他可能运动全能,他可能能言善辩,他可能幽默贴心……有些人的有些特质,由不得我们不欣赏。这种欣赏并不带着暧昧,欣赏正能量就是一种本能,不是吗?
我校梧桐书院汇聚了学校的文科精英,才女在数量上占优势,才子人数虽少,但论才华须眉毫不让巾帼。本期小编给大家推荐我校梧桐书院(高二13班)黄子路、关卓婷、陈滋妮同学描写“男神”,并在《特区教育(学生版)》第4期发表的佳作,以飨读者。
一、班级有男神
作者 黄子路
在文科班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成为了稀有动物。但是数量少不代表质量不高,有“男神”潜质的还真不少。
成熟型男神,毒哥。老毒大我们两岁,已经是个成年男子了。他成熟的脸上写满了智慧,在课堂上总能道出精炼独到的观点和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令人拍案叫绝。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出河南汉子的粗犷:吃饭时的辣椒拌饭、打排球时的“高射炮”、以及打招呼时的“大拳拳捶你胸口”。当然,他的成绩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经常成为我们“羡慕嫉妒恨”的对象。
暖男“碉堡”型男神,丑云。不知为何,说到“丑”时我们总会第一个想到他,尽管他长得并不丑,更难得是还很温柔,是一枚地道的暖男。只要你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人要接热水吗?”话音一落,五颜六色的瓶子就投入了他的怀抱。“一半热一半冷,谢谢!”“洗一下瓶子,谢谢!”他就这么吃力地抱着十几个瓶子去排队接热水了,也不知道排在他后面的同学会有什么感想。他不仅“暖”,而且“碉堡”于无形之中。每次上地理课和物理课时,他总是能最先回答出早被我们忘记的知识点,并提出独到的思路。当我们发出“哇!”表示献上自己的膝盖时,他就会摆出那个严肃的、事不关己的表情,好像我们不是在夸他。不仅在学习上,在其他方面,如弹吉上,他也是“装酷”好手:在小弦切切如私语时,我们还能听到那清晰律动的音符;在大弦嘈嘈如急雨时,我们只能看到手的残影。
奇葩搞怪型男神,贤鱼。“你怎么把宿舍的枕头带到班上了?”“靠在背上舒服呀!”“你为什么洗完澡要在两只耳朵里都塞上棉签?”“你不懂,还有比洗完澡掏耳朵更享受的事吗?”虽说他的举止奇葩古怪,但他作为学长团的一员有很强的责任心。他会在开会前拟出会议提纲,会在学弟学妹生日时“不要脸”地送去祝福,会在执行任务时思考每次任务中的细节和漏洞。
养膘型男神,阿biu。他在吃夜宵时总是放荡不羁,好像胃是个无底洞,永远都填不满。不仅自己要“增肥”,他还有帮全班“养膘”的极大热情和无穷动力。“来片薯片不?”“要饼干不?”“要芒果干吗?”“要吃糖吗?”——他是我们班的零食策源地,每次都从家里带一大袋零食来给大家分享,有时甚至自己没吃上一口就被大家抢光了。
我们班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男神。在我看来,男神不一定要又高又帅、多才多艺、学习成绩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家的男神。
创作体会
一看到征文主题我就来劲了,欢喜地想有多少人会写我呢?冷静下来后又仔细想了想,男神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随着与班里同学接触的深入,我想男神不应只是有颜值、身高、抑或是学习成绩的“高富帅”。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要这些闪光点足够出彩,为何不称其为“男神”呢?因此,我打算分不同类型的男神来写。从不同的角度,以生活化的口吻来进行男神的特点描写。成熟型、暖男型、搞怪型、养膘型,我们班可是型型出男神!(黄子路)
同学点评
物以稀为贵,高二13班作为文科创新班,男生个个都是宝,每个人都写满了故事。子路短短900字,很好地抓住了班级各路男神们的典型性格和典型事迹,什么打水、装酷、奇葩搞怪、夜宵零食、排球“高射炮”……寥寥数笔,将我们班的几位“男神”的特质展现在读者眼前,让无比熟悉男神们的高二13班同学会心大笑,也能让不认识他们的读者们一览我们班级男生的别样风采。(关卓婷)
教师点评1
试问哪班男神多?看过来,高二13班!黄子路同学的《班级有男神》为我们描摹了班级男神的众生相。全文语调轻松幽默,洋溢着诙谐的旋律,显得妙趣横生。不论是成熟型、暖男型、搞怪型还是养膘型,作者用“神”来之笔描绘他们各具的特色。他们也许不是大众眼中的“小鲜肉”,却是班级日常的开心果。黄子路同学对各型男神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于细微处彰显人物性格,寥寥数笔意味无穷,堪称入木三分。(王琳)
教师点评2
《特区教育(学生版)》第4期发来“身边的男神”组稿邀请,以为班里不会有太多同学写,因为男生数量比较少,但没想到同学们创作热情极高,上交了不少优秀作品,本文是被编辑选中并发表的优秀代表。作为本身就是同学眼中男神一枚的黄子路,用速写漫画的笔法,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勾画班级男神群像,真实生动,幽默风趣,调侃中有温情,戏谑中有真意,值得细细品味。(孙立志)
二、一声炮响男神来
作者 关卓婷
我认识我的男神,也不过半年多,但他以一个语文老师的角色,成为我心中无可替代的男神。我们班称他作“孙大炮”——至于这个称呼怎么兴起的,已无处考证,反正它已经成了他的代号。
宽宽的方脸,整齐的西装,这就是他初次走进教室时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他说他已经几年没有从事教学工作了,要我们和他共同学习。至少,我向他学习了不少。
01
他大部分时间留给我的印象,都是沉稳而冷静的,像极了一个处变不惊的老者。
初相识那会,他叫我们班每个人做几分钟的课前演讲,内容不限。带着一点狂妄,我下了当今教师中“传道者鲜也”的定论,还提出了对老师的各式要求,现在想来还真是有点愤青。他微笑着听完了我的演讲,丝毫没有生气,反而将我们引向了对当今教育模式的思考。他说,“道”没有那么高深,正如庄子所说,道“无所不在”,无论什么样的老师和课堂,只要你用心体悟,一定能“得道”。他引用爱因斯的话“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学生从老师这里得到的终身受用的学科素养,就是“道”,如果没有考试的压力,每个老师都乐于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轻松“传道”。我想了很久,发现挺有道理,从此也对他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能力产生了敬意。
有一次我默写错得离谱,他就在本子上写上,“脚踏实地,道在其中矣。”这是后话。
后来,我们也讨论过愚忠愚孝,当我为这些气概品质备受感动时,他却让我去思考这种行动的后果。急子慨然赴死,他留下了动荡的卫国;乐于死谏的大臣,往往适得其反,火上浇油。他就像这样,在我沸腾的血液里,注入了一脉理性。
不管是我们的幼稚、青涩,还是豪情、深思,他都一一接受、理解,然后稳重分析、引导。
02
但要问我最欣赏他的哪一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赤子之心,会对自己想做的事竭尽全力。
他一直对春秋战国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学怀抱着满腔热爱与崇敬。他开过春秋战国人物评论的选修课程,同学们下课后眉飞色舞地谈论大炮讲的内容是多么有趣和过瘾,没有选这门课的我,也“厚着脸皮”去蹭课,只见他在讲台上热情满怀,汪洋恣肆地讲述诸子百家的博大精深和春秋战国牛人们的快意生平。讲到申生、姬忽、先轸,他带有欣赏,又带着痛惜;说到鬻拳、南宫长万、阎职、邴歜、公子宋,他又无限欣赏君臣之间应有的义与尊重。经过一小时的思想洗礼,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带着自己的风采开始在我脑子里“掐架”。我再看向他,一脸“我知道的还很多”的自豪笑容。下课后,我也就半玩笑半真心地上去拍了下他的肩膀,说:“老师你真牛!”然后他露出了“故作谦虚”的憨厚笑容。
他愿意深入研读《左传》、《东周列国志》、《史记》,因为他愿意去寻找这些历史碎片中的真性情,向往那个乱世之中跃动着的澎湃激情。
他单纯而又执着,我想,只要允许他有片刻的时间投入在他喜欢的阅读和写作的世界里,他会快活地沉浸其中,乐以忘忧。
上周,有同学在讲课文时提到了子贡,他就目光灼灼地用不到十分钟时间,为我们再现了一次子贡连环游说改变中国历史的壮举,纤毫毕现建立在典籍考证基础上的历史细节,也不乏令人捧腹的漫画式戏说和“添油加醋式”的想象,一下子把我们带进那个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时代。在他仿佛历史小说评书般的描绘中,一介白衣飘飘的儒生在错综复杂的势力间游走,以远胜百万雄师的三寸之舌,将各个野心勃勃的大国国君玩弄于股掌之间,以一己之力轻松挽救父母之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若不是平时渴盼,这次却有点讨厌的下课铃打响,我们也许能得到他更多的独门发现。
他是梧桐书院掌门人,很重视创新写作教学,为我们开设了“作文英雄” 课程,教我们写论说文、小说、诗歌和散文,鼓励我们参加各类作文大赛和向报刊杂志投稿。在他的带领下,不知不觉班级电脑中积累了四百来篇优秀作文。上周三,他在上课时提出要出一本名为“梧桐花开”的班级作文集的想法。也许一切水到渠成,也许只是灵光一闪,但他立即行动,熬夜做出了一整套实施方案,满满几页纸,详细地列着九大板块的内容和进度规划。周四早上,主意得到我们班赞同后,他继续马不停蹄地做各种规划设计;晚上,又饿着肚子,召开编委会会议,讨论方案,落实任务。周五,全班在他的带动下蓄势待发,进入奋战状态……这些,只来源于他的坚定。
为了此事,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好好睡觉了,甚至可以说是步入到痴狂的境界。周六凌晨近3点才说晚安,大清早6点多他又出现在群上,开始回答小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
对喜欢的事物保持着如此高的热情,也只有他了。
会不会,“大炮”这个奇怪的称号,就是有同学看出来,在他平实沉稳的话语中,还燃烧着一颗如炮弹般炽热的心呢?几率不大,但我一直在心里保留着这一丝希冀。
03
他曾说,自己之所以要从深圳教育宣传工作回归课堂,就因为热爱这个讲台,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也许,他的心,一直都热爱着这份职业,未曾改变。
不久前,他给我们班分了喜糖喜饼,说自己的二宝要出生了,脸上难掩再为人父的喜色。我们在为他开心的同时,也猜到可能未来几周都不会再见到他了。
然而,三天后,他出现在了教室,又开始讲他的文言实词、诸子百家。他向我们解释说,自己不想落下太多课,因此打算学校医院两头跑,两相兼顾。我们猝不及防地被感动了一下。
一个星期四的午休后,我慵懒地从宿舍楼慢慢下来,却在学校围栏外的小道上看见了他熟悉的身影,在灿烂的阳光下,笨笨地,小跑着,向学校赶来——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结果爬完六楼到教室时,他已经先到了,并拿出了教材。我当时看向他的眼神中,都带着羞愧。
上完课后,他布置完作业,解答完问题,又匆匆离开了。
04
男神说到底,其实是我们内心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生活的寄托。那我愿意朝着他的方向,倾尽一生去努力。
讲《论语》时,他毫不掩饰对孔子的推崇。他眼中的孔夫子,谦恭而自信,正经而不迂腐,还带着一点可爱气。而我在这样的夫子形象中,也依稀看到了他宽厚的影子。
他的微信签名是:“一蓑烟雨任平生”,也算是对他人生态度的概括了。但我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在此怀着对男神的敬仰,恭敬地在前面添上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虽然他并不老。
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蓑烟雨任平生。
创作体会
说实话,第一次把老师当男神写,我还是有点兴奋和紧张的,怕我写的角度片面单一,又怕我的文字不能真正将老师的风采描绘出来。我这次尝试着用不同部分写典型性格,总体效果也算可以。我这半年真的对他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感触颇深,很开心我可以尽力把这声炮响传的更远、更长。(关卓婷)
同学感言
读完关卓婷的这篇文章,我发现,同为老师的学生,我对老师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孙老师“语文老师”这个身份上,更多关注他严谨、生动、认真的课堂教学,感受到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疼爱。也有过感动,有过佩服,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缺乏关卓婷的那样深刻的见解。关卓婷在人物刻画方面做得很好,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描写人物,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使得让我们喜爱的语文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我需要向她学习的地方。(金酉仙)
教师点评1
相处不到半年,就把一个老师描写得如此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给人感觉那么真实生动,跃然纸上,确实很难得。作者须有细腻的心思、犀利的眼光、对老师人格的认同和喜爱,当然也须有不俗的刻画人物的功夫。
首先是善用典型事例。你看她开头写老师“沉稳而冷静”、“像极了一个处变不惊的老者”,信手拈来老师课上对“道”的辨析,却又十分典型。通过写老师添了二宝后在家庭、医院、学校多头奔忙的情景,来凸显老师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虽是平常小事,却正表现出人物的可贵与可爱的品质。
其次善用细节描写。如写老师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章写到“有同学在讲课文时提到了子贡,他就目光灼灼地用十分钟时间,为我们再现了一次子贡连环游说的壮举”,其中“目光灼灼”、“十分钟”等细节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位钟情于传统文化且长久浸润其中、厚积薄发的老师形象。
最后深得散文的创作精髓。全文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似乎始终围绕最后一段“他眼中的孔夫子,谦恭而自信,正经而不迂腐,还带着一点可爱气”的概括,有把自己的老师拿来和孔子类比之意。可以说孙老师是孔子知音,作者是孙老师知己。再回头看看,第一个片段的描写不是能让我们想到《论语》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句子吗?后面写老师对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热爱也不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孔子“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自画像吗?(谢作进)
教师点评2
孙老师在我眼中一直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他治学严谨,谦恭温和。关卓婷同学的文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得以一窥他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文章“一声炮响”先声夺人,从初识的不服气,师生过招到后来叹服于老师的人格和才华。关卓婷同学将孙老师的博学敬业、单纯执著娓娓道来,字字蕴情,字里行间透露出阳光般的暖意。尘世浮华,人心躁动,关卓婷同学对她心目中“男神”的礼赞之炮意在唤醒世人内心的精神力量——听凭风雨,自在人生。(王琳)
男神心语
成为卓婷同学文中的“男神”,很意外,很惭愧,同时也挺开心,被学生当作“男神”来写,哪个老师不高兴呢?更何况卓婷是班级才女中的佼佼者,个性十足,在我接班不久就用“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标准“敲山震虎”,在课堂上更是经常大胆质疑。不深入了解她的话还真可能把她当做一个小“愤青”和“刺头”。但我深知,这样鲜明的个性、独立的思想、正直的品格、敢于质疑的勇气正是我们当代中国教育应该达成的学生理想人格。只要老师刻苦钻研、用心教书、真心育人,就一定能够以情感唤醒情感,受到学生真正的欢迎和喜爱,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此外,我更为关卓婷在写作上的突飞猛进而惊喜和点赞。她的这篇文章可谓深得写人散文创作的三味。在立意上,她做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感受独特化,通过工作、生活细节体现人物特征和品格,做到了以小见大、平中见奇,这正是创作成功的不二法门。其次,她的结构整散统一,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转用我对孔子“谦恭而自信,正经而不迂腐,还带着一点可爱气”的评价,巧妙化作对我的评价,并作为全文的草蛇灰线,统贯全篇;最后,她的语言洗练,做到了自然美、个性美、含蓄美,甚至还注意到了音乐美。作为一名中学生,能有如此成熟的写作技法,令人赞叹。(孙立志)
三、我班“男神”老师们
作者 陈滋妮
人人皆知,文科班素来是以女生居多;人人不知,文科班的女生比男生更会闹腾。在这“武则天”和“花木兰”雄起的无硝烟沙场,唯有使出“男神”这一杀手锏,才得以震慑这一群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们。
男神“牛顿”爱运动
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我们私下叫他“牛顿”。他常穿一件红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神采飞扬,挂着几道褶皱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圆柱型的身材也微微有些发福。
他酷爱运动,又喜欢身着红色T恤,因此他那一抹红色的身影时常活跃在操场的各个角落。
抱球,运球,起跳,运用精准的抛物线定理计算进球所需的距离;马步扎稳,双手伸直,轻轻地把球一颠,排球的质量,重力,便已了如指掌;课间操更是运动的好时机,他立身在翠绿草坪中央,仿佛遗世独立般做着他自创的“保健操”,温暖的阳光轻轻地洒在他肩上,那份惬意和愉快,一定不亚于当年“微积分”的创造。
可,班级才是他最为热爱的“运动场”。
“五秒钟解决问题!”“三秒完成战斗!”是他的口头禅,他不仅做事讲究效率,还凡事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在数学教学上,总想做得更完美。有一次在课堂上,有同学表示有一道题解得太复杂,问有没有更好的解题办法,他着急得不停地来回踱步,看看同学,又看看试题,搔着头认真地思考有没有更简单易懂的解题方法,汗水就如小虫子般在他的脸上蠕动。
他喜欢在课桌间“窜来窜去”,没有一刻消停。当你在一道数学题前百思不得其解时,他就会“窜”到你跟前,给予你帮助;当你不小心在课堂上被周公钓去约会时,他敏锐的双眼一看就看出你不在状态,他会立刻飞到你身边,点醒你,带你继续畅游数学的海洋。
在课下,他也不曾停下运动,俯身趴在三尺桌案上,大脑如高速运转的马达,其产生的热能幻化成硕大的汗滴,浸透了红色的衣襟,润湿了写着花样百出的数学技巧和数不胜数的排列组合的草稿纸,把一道道复杂的计算题用更简单的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为学生在考场上赢得与时间的赛跑,是他最热爱的运动。
男神“马克思”爱学生
哲学是一门让文科班学生胆颤心惊的科目,马克思主义是最让学生们最头疼的哲学之一,而我们的政治老师(绰号“马克思 ”)却是最让学生们喜爱的老师之一。
几撮头发顽强地在他锃亮的头顶生长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嵌在他圆形的脸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听他讲课,感觉似有一双宽厚的大手,在无形之中牵着你走进哲学的大门。
他不爱西装,不爱老师的架子,不爱因循守旧,爱和学生打成一片。
在他的眼里,老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意见;他也在乎班级的“共性”,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绞尽脑汁地为学生准备“补差卷”,他把办公室迁到六楼,只是为了和学生更接近一些,用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带领整个班级走进哲学的殿堂。
哲学课本上的知识,即生硬又枯燥无味,学生看到这些错综复杂的条条框框,都被吓得远远的。为了能让学生好好理解哲学,他不喜欢用课本解释哲学,而是在课下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准备精彩好玩的PPT,绞尽脑汁地把哲学思想用生动的故事,用生活化的语言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喜欢上哲学课。
他告诉学生,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我们正确的利用“规律”产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学习、把握正确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改造世界。他重视意识对学生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总是鼓舞学生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告诉学生:学霸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努力刻苦,学渣完全可以华丽转身变学霸。
然而,这一次阶段考,我们班的政治考得不理想,当我们准备好向他道歉的时候,他把所有的责任归在自己的身上,他丝毫没有责怪我们的意思,反而怪自己没有把知识点讲透彻、讲全面。他主动为自己加课,耐心地和大家讲解,并且一直鼓励大家振作起来。我们也不甘落后,课代表主动带头负责任,引导大家多练习,多积累,多复习,争取下个阶段考完美逆袭。
有这么好的老师在,我们怎么舍得让他难过?
学校的老师很多,有颜值有才华,拥有一群小迷妹的男神老师也不少,我们高二13班的男神老师虽然没有帅气的面孔、健美的身材,但他们满腹的才华和令人感动的敬业精神依然让他们成为了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男神。
创作体会
无伦是“牛顿”还是“马克思”都不是那种常言的拥有特殊才能或好皮囊的男神,可是他们恪守职业道德,敬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青春和时间奉献在教育的第一现场,没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吹捧,只有一批又一批调皮的学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认为身为芸芸老师中的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他们的精神颜值得每一个人追捧。(陈滋妮)
同学感言
滋妮这篇文章真是写出了我们的心声,文创班两位独特的男神形象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她紧紧抓住了“牛顿”老师的口头禅和运动细胞,细致地把一位红衣老将的风采展现出来;而对“马克思”老师的外貌描写又极其有特色,十分可爱。特别是每个部分结尾(最爱的运动、不舍得让他难过),都富含同学们对他们的深深爱意与感激。同时,这两位男神都有着相似的强烈责任感,这也正是他们闯进我们内心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别样的帅气!(关卓婷)
男神心语1
一不小心,成了学生眼中的“男神”。学生对我们的观察,还真是细致入微。描写得也栩栩如生。虽然,我们这个“男神”远不如社会上所说的“男神”,但是,我们还是非常高兴地看到,学生如此喜欢我们,而又如此朴素真实。他们眼中的“男神”,不是颜值担当,而是知识担当——“牛顿”、“马克思”、“5秒解决战斗”、“注重解题方法,解题规范”;更是爱心担当——“当你百思不得其解时”、“ 当你不小心在课堂上被周公钓去约会时”;还有活力担当——“大脑如高速运转的马达”、“抱球,运球,起跳,运用精准的抛物线”、“排球的质量,重力,便已了如指掌”;再有公平担当——关心和爱护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总之,学生们的这种评价对于我们来说太高了,我们只做了老师应做的。我要继续努力,做好学生的“男神”,成为他们进步、成功的铺路石与航向灯。(阮国利)
男神心语2
从未修行,无意成神,诚惶诚恐,砥砺前行。布衣草根,心系学生,职责所在,绝非功名。梧桐本名,立德树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素养核心,成才成人,三尺讲台,不忘初心。牛顿圣明,立志创新,老高不才,唯全身心。师生同心,其利断金,唯鲁有才,沙场点兵。(高永新)
教师点评
虽然时下不少同学都是“颜值控”,但一位老师要想成为女生心目中的“男神”,颜值一定不是最重要的,他要有出色的才华、过人的见识和过硬的教师专业素养,当然最终的是要有温度,要心里真正装着学生、爱着学生。陈滋妮的文章中的“男神”老师正是如此。陈滋妮抓住细节、集中主题以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得很成功:“牛顿”老师那红色的身影在运动场、在讲台上、在课桌间不停“窜动”,还有他那一刻不停地为学生高速运转的大脑,那在脸上流淌、滴湿稿纸的汗水;“马克思”老师那对学生谆谆善诱、生动有趣的课堂,那为学生不计成本的付出和对学生的宽容和体谅,无不彰显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爱心。(孙立志)
编后记:
作为语文老师,多年来,我秉承“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的教学理念,努力以一名渊博的阅读者、深刻的思想者、勤奋的写作者、敬业的教育者为标准和追求,引导学生品味阅读写作的乐趣,真正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成为有学养、有高度、有见地、有情怀的人。投身课堂,和孩子们共同分享阅读写作的喜悦一直被我视为最大的乐趣之一。2014—2016年,我被抽调到市局挂职从事教育宣传工作,虽然在个人理念、视野和管理方面收获满满,但脱离课堂和学生却让我感觉如涸辙之鱼。经过多次申请,去年9月得以回归课堂,担任高二13班语文教学,并在鲁江校长指导下创建了梧桐书院。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以学生文本细读和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最重要的任务,因此,除了常规作文教学,还开发实施了梧桐书院“作文英雄”创新写作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文体写作。进入2017年,虽然学制意义上的创新写作课程结束了,但课程的实施从未停止,大半年的时间,涌现出各类优秀作品近400篇,其中部分已获奖和发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助力学生决胜高考和自主招生,激励部分写作潜质高、素质好的学生终生坚持创作,培养文科类创新人才,目前我正组织梧桐书院高二学生以这些优秀习作为基础,进行班级文集《梧桐花开》的编辑。这三篇作品是《特区教育(学生版)》第4期约稿作品里的精选之作,也是《梧桐花开》“班级达人秀”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主题比较“欢乐”,可读性强,因此根据学校要求,在学校自媒体发布。
在《梧桐花开》作文集编辑过程中,梧桐书院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热情,周末凌晨两三点还有不少同学在忘我工作,编辑微信群如过节守岁般欢乐讨论,每位学生都对自己大半学期以来所写的作文进行修改完善,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连夜创作投稿。同学们表现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让我惊叹和钦佩!这是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二实路径”探索实践中,学生必然出现的令人振奋的状态!是的,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给他们一方舞台,他们一定会还我们惊喜,创造超出我们想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