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乐园

我们在成长

日期:2017-06-15来源:初二语文备课组 作者:刘菁、邹文宏、吴依桐、张家静

卷首语

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成长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他们从童年走来,在青春期过渡,比起小学生,他们显得成熟;比起高中生,他们依然稚嫩——就似枝头上青涩的橄榄,看似饱满,实则未熟,还需时日酝酿不一样的味道。很高兴看到他们在笔尖流露出的对成长的认识,在思乡中、在失去中、在奋斗中,他们渐渐长大,长成了他们心中的模样。

 

——初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在思乡中成长

初二9班  刘菁

 

我常常思念故乡。

小时候,我的夏天都是在故乡度过的。爷爷的家是栋两层高的房子,一楼供人居住,二楼种满了各种瓜果蔬菜。

 这样一来,二楼,理所当然就成了我的小天地。

从那一段狭窄而硬实的木头阶梯走上去,钻进一扇小门,首先看见的就是那瓜棚。绿油油的叶子挨挨挤挤,看上去密不通风。但微风轻拂,每一片叶子都随风起舞,露出很多缝隙,跟柳宗元所描述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很吻合。木头柱子上还顽皮地缠着几根藤,从棚顶垂下来的绿叶藤条形成一道道帘,把暑气挡在外面。若是阳光大好,便能看见棚里的绿叶一片片被晒得透亮,散发出莹润的绿色光晕落在手上、身上、指缝中……绕着几丝缝隙钻进来的阳光,也显得格外调皮。这个清新的地方总能让我安静下来。于是,我总会在清晨拿一个板凳去棚里,在清爽的风中,用花洒浇花浇菜,亦或是坐在棚里发呆。

但故乡最令我挂念的,却不是这小天地,而是我的爷爷。

他今年已是83岁高龄了,记忆中的爷爷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白发根根利落,腰总是直直的,脸上的皱纹和些许老年斑和谐地相处,显得可爱而有趣,我时常用手去摸它们。爷爷的眼睛这时就会眯成两条细缝,爽朗的笑声就会飞出这绿色天地。

每天早上,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然后给我带来可口的豆腐花和几粒糖果。

客家人爱喝茶,于是我总是能看见爷爷在那套古朴的茶具前泡茶,沸水散出的蒸汽总让我觉得如处仙境。每当蒸汽在我和爷爷之间蒙上一层纱时,我都会用我那胖胖的小手去把它揭开。

蒸汽后是爷爷慈祥的微笑。

可这些都是四年前的记忆了,跟随父母在城市漂泊奔忙,最近几年我也未曾回故乡。但有时候,我会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那块宝地,想起我的爷爷。

年初十,爷爷摔了一跤,病倒了。从父母的叹息声中,我忽然感到害怕,为爷爷的健康担忧。脑海中爷爷的模样,似乎一下子变得很淡很模糊了,记忆中的高大身影和瓜棚下游戏的小女孩,似乎也远去了。

可我的思念却不曾停止,我的心开始变得沉重,爷爷和故乡在我的心屏上清晰又模糊,模糊又清晰,让我辗转难眠。母亲笑着说:“我们家的妮妮长大了”。

难道,这就是成长?

或许,我永远无法抹去,故乡和爷爷在我童年生命中留下的烙印。每当无边的绿萝映入眼帘,一种疼痛的感觉就会慢慢蹿上来。因为,那里有和我分隔了很久很久的家乡啊,更有我永远思念的爷爷!

 

创作感言:

 

写这篇文章前一直在想——何谓成长,是从不再疯跑开始吗?还是不再花一整天的时间看动画片开始呢?

写下这篇文章后,似乎找到了一些体会……

上中学后,常常一闭眼就回到在那瓜棚下的快乐时光:阳光和煦、绿叶莹莹,闭眼坐在小凳上,微风轻拂脸庞,浑身舒畅。

那样一个小天地是让成长中的我得以憩息的地方,是我心里眼里最“家乡”的地方。因为,我的爷爷一直在那儿。四年没有回家乡了,对爷爷记忆与思念从未淡去,他一直是我见过最慈眉善目的老人。83岁的他如今卧床不起,已然没有当年的矍铄。为此,我倍感沉重和惊惶,这个暑假无论如何一定要回去看他。

我的成长和思乡都和爷爷有关。永远不会忘记瓜棚下,绿叶上树梢,他泡着茶,我挥舞着胖胖的小手拨弄着升腾的水蒸汽,爷爷满目慈爱地看着我,祖孙俩的笑声回响在瓜棚……

不执着于过去,背负着当下,向往着未来,这便是成长了!  

刘菁.jpg

 

教师点评

小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触,生动描绘了“小天地”如诗如画的美景和童年亦真亦幻的生活情趣。绿萝缠绕的瓜棚,白气弥漫的茶室,慈祥勤劳的爷爷,还有天真无邪的“我”,组成了一幅隽永活泼的画卷,让人唏嘘不已、回味无穷。童年生活诸多的天真和童趣,又为后文写四年未归的无奈以及爷爷重病难见的悲伤作铺垫,使小作者内心的律动让我们有一种真切的触摸之感,从而体现了“成长”的主题。(杨宝凤) 

 

在桃花树下成长

初二2班 邹文宏

 

阳光怯怯地从薄云中探出一丝微光,风儿便染上了淡淡金光,夹杂着幽幽花香,拂面而来。

我从小便跟着姥姥生活,在安徽,那里有一树一树的桃花。桃花温婉,不张扬也不做作,安安静静地开着。初春时随姥姥去地里,姥姥在忙,我呢,偶尔懒洋洋地躺在树下,任由桃花随风落下,散落身上;偶尔调皮地爬到树上,看白蝶在身旁飞舞,穿梭在花瓣间,与它们嬉戏,似快乐的花仙子。这时,姥姥就会站在树下,目光柔和,带着浅笑地嗔怒道:“你这淘气的妮子,快给我下来!”“我不下,我就不下,树上可香了,姥姥,你也上来吧!”我对着姥姥做着鬼脸,淘气作对。姥姥啊,只能又好气又好笑地在树下转悠,生怕我跌了下来,急得没办法。阳光带着夏天的味道温柔地拂过我们的脸,脸儿啊,红得像桃花一样。

除了地里,姥姥的院子里也有一棵桃树。晨光熹微中,树下淡淡的人影与花影交融在一起。花影摇曳间,静谧的院子瞬间醉在这粉红色的童话中。姥爷爱茶,每天黄昏,就爱沏一壶茶,给依偎在姥姥怀里的我讲故事。氤氲的茶雾间看不清他的面容,耳畔是那微微沙哑的声音,是那年代久远却又有趣的故事。姥姥给我摇着扇,长满老茧的手轻抚着我的额发,我扬起头,看着姥姥的笑,在桃花树下晕开,一点点渗入心房。

时光如梭,我渐渐长大。我回深圳了,这里没有桃花,也没有姥爷和姥姥。每每与姥姥通话,总听见她装作不经意地聊着,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桃花落了,桃子长起来了……声音里有无限的落寞。等到桃子成熟的季节,姥爷和姥姥就会摘下又大又红的桃子,给我快递到深圳的家里。撕开快递盒子,桃子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个个饱满粉红的桃子可爱地闯入眼帘。而电话里,尽是姥姥的唠叨:“看看,那是我给你摘的最好的桃子,快趁着新鲜吃,可甜了……”一时间,我竟幸福地哭了。

在没有桃花的城市里,我吃着姥爷姥姥寄来的桃子,渐渐长大。

直到一天,看到姥姥发来的相片,她站在桃花下,阳光在她花白的发丝间跳跃,桃花又盛开了,而姥姥却显得那么黯淡——原来,姥姥真的老了。我的鼻子一酸,眼前朦胧一片。

我曾经以为现在拥有的一切会像桃花树一样灿烂不变,以为桃花每年花开花落,就一定会结出果子,送到身边,一切都不会改变。但姥姥是会老的,她不会永远等着我回老家……珍惜亲情需要行动,我必须扔掉借口、克服懒惰,常回家看看,看看她和姥爷,看看那初春里美丽的桃树。

这一刻,我长大了。姥姥,今年暑假,我一定回家。

 

创作感言

我从小跟随姥姥生活在安徽,童年的记忆里,每一次欢笑声中都有姥姥的嗔怒和宠溺的责怪。不管走到哪儿,闭上眼,总能想起我们走过的林间小路和初春时纷飞的桃花。可是,离开安徽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忽略了对姥姥的关心,却理所当然地接受着姥姥一如既往的爱。现在我长大了,突然明白,姥姥不会永远在老家的桃花树下等着我,她终会老去……珍惜亲情需要行动,不要再拖延,这就是我的成长。

邹文宏.jpg

 

教师点评

小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充满了桃花的香气和颜色,让人不由得想起儿时的花中扑蝶,水里捉虾,踩坏了花田,推倒了瓦罐等窘态,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追着嗔怒的情景,忍俊不禁。小作者在这段文字里也记录了自己的心路成长,由不懂得岁月流逝到明白了姥姥的等待是有期限的,于是马上做出回家看望姥姥的决定,说明小作者成长了,懂得了珍惜,懂得了常回家看看才是给老人最好的幸福。(覃炜)

 

在失去中成长

初二13班 吴依桐

 

从小到大,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过一些。而失去并不一定是坏事,就像我们刚刚失去初一的美好时光,却拥有了珍贵的回忆。在所有失去的美好中,让我感到最不舍的竟然是它—— 一只仓鼠。

阳光透过纱窗,细碎地洒到屋子里,照在了一个精致的双层小笼子上。笼子里一只小仓鼠正睁着它小而深邃的眼睛,在打了几个哈欠之后,四处打量这漂亮的新家,还特别警觉地望望我,样子着实呆萌可爱。灵敏的嗅觉让她瞬间捕捉到了美食,它迫不及待地摇着肥胖的小屁股走到笼子边上的食盒旁,大快朵颐起来。这只小吃货不时地抬头看看我,渐渐放松了警惕,两只小胖手不停地把食物往嘴里塞,储存在嘴两边的颊囊里。很快它的身子变成了梨形,憨态可掬。仓鼠喜欢把食物存到颊囊里,然后躲到它认为安全的地方,再把食物从颊囊里吐出来慢慢享用。看着它一连串笨拙的动作,我的心都被“萌”化了。

这是我最为喜爱,也是陪我最久的一只小仓鼠,它叫“黑黑”,因为刚买来时一身黑毛,柔软并透亮而得此名。它在睡觉的时候总喜欢翻过身来,把雪白的肚皮露在外面,骄傲地向外人展示它那由背部到腹部的黑白渐变“技能”。它有一张精灵般可爱的面孔,圆而直立的耳朵,时刻倾听着外面的声音。眼睛是最美的,虽小却犹如宇宙般浩瀚而神秘。再加上它四只粗短的小腿,只有一厘米长,显得极其可爱。

但是就在去年刚入秋的时候,我却失去了它。

想起与黑黑相处的两年时光,我总是感到一丝忧伤。

它是一只多么可爱、富有人情味的小仓鼠!我常把它放出笼子,让它欢快地到处乱跑,尽兴了,累了,又会乖巧地回家。它把食物塞满了整个颊囊而“畏罪潜逃”的身影;从笼子的二层直接掉到一层而翻不过身子的窘态;我逗它,不给它食物吃时,它躲在角落里对着我生闷气的孤傲……总是能触及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黑黑因为常忙着搬运食物,跑上跑下,身体很好,没生过病。仓鼠一天的寿命相当于人类二十天,所以二岁的黑黑已经算是“老人”了。在立完秋后没多久,它就去世了。我把它装在一个水晶盒里,里面放了它最喜欢吃的食物和几朵美丽的小花。我和妈妈一起把它葬在了楼下花园的花丛中,让它安静地、快乐地在“吱星球”里度过离开人世间的日子。

失去了最心爱的宠物后,我明白了原来陪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我也明白了,世间之事,没有永远,只有当下。这让我倍觉珍惜——珍惜当下,珍惜和亲人、朋友相依相伴在一起的时光。

 

 创作感言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黑黑的身影仿佛还在我眼前晃动:它的调皮,它的可爱,它的小脾气,都让人感到那么的惹人怜爱。遗憾的是,在一起的时光特别短。都说“只有失去后才能懂得珍惜”,这是人性的弱点,回想起来,确实是这样…..虽知后悔无益,可这样的举动还在不断地重复着。既然我们不能改变回忆,那么从现在开始珍惜拥有的一切!为了不再重演叹息的片段,珍惜和家人、朋友、同学在一起的时光吧!

初二13班吴依桐.jpg

 

教师点评

养一只宠物,很平常;失去一只宠物,也平常;不平常的是依桐细腻的笔触,灵动的描写,一只呆萌可爱的小仓鼠跃然纸上,而作者对仓鼠的喜爱便自然流露其间;不平常的是依桐对弱小生命怀有的热情、关爱和怜悯,这是一颗诗心,亦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不平常的是依桐的深刻感悟:失去,意味着没有永远,只有当下!(李林)

 

在奋斗中成长

初二11班   张家静

 

不久前,我还是一个怕苦怕累,略显稚嫩的女孩。但小学参加篮球队的经历,那些充满汗水与泪水的奋斗,却让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篮球队的训练是有序而辛苦的。炎炎夏日,沉重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拍在脸上,使人感到几近窒息的眩晕。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校门,叼着冰棒互相嬉笑着,而我只能眼巴巴地呆望着那垂垂欲滴的冰水,使劲咽了咽口水,继续在操场上拼命地跳跃着,奔跑着,任凭汗水浸透身上的衬衣,湿漉漉地压在背上。夏去冬至,每天早上,当别人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时,我早已艰难地爬出被窝,草草洗漱后走出家门,迎着凛冽的寒风哆嗦着走进学校,投入到枯燥艰苦的篮球训练中。铃声缓缓响起,当同学们陆陆续续地缩着身子进入我的眼帘时,我才刚刚结束训练,大汗淋漓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

时光匆匆,转眼间街道比赛拉开了序幕。经过一路奋勇厮杀,我们终于闯进了区级比赛,面临的对手也越发强大。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饱含着难尽的艰辛苦涩。本以为会一直一帆风顺,哪知最终我们却败在了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

那场比赛至关重要,决定了争夺一二名的资格,我们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紧盯着自己的防守对象,如临大敌。而拿到球的对方自然不甘被控,瞅准我们松懈的瞬间快速出击。也许是因为近日来过度疲劳紧张,我们竟出乎意料地不在状态,连连拱手让球。看着比分失控般越拉越开,我们一个个心急如焚,顾不上擦去眼角火辣辣的汗珠,拼了命地防守突击,期盼着能有奇迹发生。

然而现实不是童话,我们还是输了。大家都沉默不语,甚至还有人在低声啜泣。教练掩饰着失望的神情低声安慰着我们:“没事,打得挺好的,我们都进了前四,努力就好了。”可是这安慰是何等的苍白无力,大家依旧一言不发。我想说些什么来缓和一下气氛,脑子里想到一个笑话,刚扯起嘴角,我却发现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一般发不出声。再张张嘴,眼泪就猝不及防地滚出眼眶。我抬头仰面想掩饰一下,往日大家辛苦训练,嬉笑打闹的场景却在眼前一一掠过,心中猛地一酸,终是忍不住靠在墙边嚎啕大哭。

很多我们当时以为是最坏的日子,回过头来看,反而可能是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在那些“坏日子”的苦难里,我们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长。在篮球队的那些日子里,我从一个怕苦怕累、做事浮躁的人,变得懂得如何静下心去做好一件事;我学到了不到最后一刻不言放弃的坚持;我获得了即使精疲力竭仍咬牙坚持的勇气;我收获了队友间互帮互助亲人般的温暖……

篮球队生涯中奋斗过的点点滴滴,有些疼痛,有些难忘;那些充满金灿灿光芒的辛苦岁月洒下大把大把的阳光,将疼痛照得美好透亮,经岁月荡涤封存成琥珀,让我懂得:唯有奋斗,才能更好地成长。

 

 创作感言

小学时,曾经参加过校篮球队的训练,那是一段充满汗水的辛苦日子,每天的训练量很大,很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虽然我们全力拼搏,还是输了。时光流逝,但曾经的磨砺却沉淀在心里,给了我许多感悟:也许成长就是这样吧,在跌跌撞撞中前行,不管结果如何,只要真的奋斗过、拼搏过,也就无憾了。我把这一段经历和感悟写出来,和大家共享,希望我们都不负青春,在奋斗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初二11班  张家静.jpg

 

教师点评

本文开头简洁明快,寥寥数语就扣住了题目,点明主旨并开启下文。中间叙事部分详写在篮球队中训练的辛苦和比赛的失利,正好体现题目中的关键词“奋斗”。结尾通过议论点明这一段奋斗历程给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曾经的苦难经岁月打磨成琥珀,深化了主旨,给读者以启迪。全文语言流畅,叙述生动具体,紧紧扣题,感悟深刻,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陈晓敏)